中国装配式建筑材料产业联盟

联盟公众号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政策法规 > 正文

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几点建议

类别:政策法规 日期:2020-09-03 人气值:

    为进一步推动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7月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3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明确了“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基本原则。同时,该意见还提出,到2025年,我国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初步建立,产业基础、技术装备、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建筑安全质量水平全面提升,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能源资源消耗及污染排放大幅下降,环境保护效应显著。到2035年,我国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取得显著进展,企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产业整体优势明显增强,“中国建造”核心竞争力世界领先,建筑工业化全面实现,迈入智能建造世界强国行列。

  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的协同发展任重道远,需要行业上下游各方力量共同努力。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可大大加快迈入智能建造世界强国行列的步伐,但在此发展过程中仍需注意一些问题,结合行业实际和长期观察,笔者有如下几点建议:

  一是坚持市场配置为主,政府鼓励引导为辅,尽量减少对市场的干预。我国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都很大,资源也足够丰富,要充分敬畏市场,由市场发挥主要的调节作用。只要企业优秀,拥有好的产品和技术,均能在市场中如鱼得水。在充分论证的前提下,对关键的重大事项,可以实施精准的、以引导为限的干预,其他方面尽量不做强制性要求。

  只有在市场发展到某特定节点需要全行业统一行动时,才需要政府出面协调各参与单体一致行动。比如,当技术储备足以在产品精度上达到新的水平时,需要政府出面协调各方统一标准,开启执行更高标准的新时代,一起分享高加工精度带来的经济效益。

  二是坚定信心,大力支持部品零部件的批量化发展。一定时期内,发展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是建筑工业化的重要方向。钢结构建筑精度高,很适合部品拆分和装配安装,它的发展可以带来大量工业化部品零部件的生产需求。当零部件部品品种齐全、规模大幅度提高后,可以极大降低零部件部品成本,降低整个建筑的成本,反过来大大助推钢结构的应用。在我国各经济领域,几乎都能找到一些因为规模巨大、效益明显高于竞争伙伴而得到良性发展的案例。因此,如果政府合力支持部品零部件批量化发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部品零部件的批量化首先得是标准化。建筑中最难标准化的结构体系中,可拆分出大量的标准化的构件、连接件,它们在标准化后,都较为容易取得规模化效益。最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有关单位编写了《钢结构住宅主要构件尺寸指南》,在钢结构构件的批量化方面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是进一步提高建筑产品加工安装的精度。建筑工业化离开了结构的高精度,就只能在过去的旧思维内创新。只有结构加工安装的高精度,才能充分体现出建筑部品高精度的优点。比如结构楼板和建筑墙体的平整度提高后,建筑面层可以更薄,建筑可以更轻,反过来可以使结构构件更小、建筑空间更大,最终导致建筑的材料更省、运输安装费用更低,造价也必然下降。多年来,由于没有系统性打破原有施工标准体系,提高精度带来的效益无法得到体现,提高精度的动力就一直显得不足。在这方面,政府各部门可以从标准入手,研发出一版适合中国优秀企业的高精度标准,以此代表中国水平在国内外率先推广应用。

  四是尊重经济活动规律,冷静看待大型、特大型造楼设备的发展前景。近年来,一些公司推出了大型的造楼设备,但由于建筑的特点导致这些设备很难保持满负荷,使得设备的巨大成本很难收回。因此,一定要围绕提高建设工地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来研发造楼设备,避免在缺乏充分论证的情况下盲目追求设备的功能强大。一切违反经济规律的行为,一定会受到市场的惩罚。

  (作者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委员)